Text
Lian Lin Xie Cui
对联,又称楹联或对子,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,言简意深,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。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。它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精髓和瑰宝。为了方便人们生活中使用对联,方便广大“联学”爱好者观摩、学习和鉴赏对联,《联林撷萃》本着实用、通俗和精选的原则,从茫茫联海中精选出了上千余副优秀的对联,编成了这本小册子。希望《联林撷萃》能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略尽绵力,期待能受到广大“联学”爱好者、书法爱好者、新闻工作者及语言文字工作者等多层次读者的喜爱。联(俗称对联、对句,楹联),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汉语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,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精髓和瑰宝。它是历朝历代众多帝王将相、文人学士,在日常政务、生活交往中,经年累月、干锤百炼、言传笔授,并不断充实、订正而成的一种普及、广泛的文学作品。它活泼生动,含蓄精湛,意味无穷。本书本着实用、通俗和精选的原则,从茫茫联海中精选出了上千余副优秀的对联,供“联学”爱好者业余观摩、品鉴和赏识之用。第三章中国联史上几个“难产联”第一节东坡煮雪联北宋时,苏东坡任职杭州知府,一天趁闲在“东坡煮雪亭”融雪煮茶。偶然因事煽情,联兴萌发,拟吟成一上联:“东塔寺,东坡亭,东坡煮雪,雪瑞年丰。”可左思右想,搜肠刮肚,引经据典,这下联就是一直对不出来。时人见了,也没一个能痛快对答,成了一副难产的对联。直到数百年后,清末民国初,西泠印社成立后,文人才子云集,才被人冥思苦索,以西泠印社为构思模式,勉强续对得下联:“西湖边,西泠社,西泠观书,书奇画异。”第二节西湖锡壶联北宋有一学者,嗜酒如命,因此游西湖时,随身带有一锡制的酒壶。想不到在游船上一失手,该锡壶连酒一起掉入西湖,因此痛惜万分。回寓所后,思酒惜壶夜不能寐,于是凑成了一对联的上联:“游西湖,提锡壶,锡壶掉西湖,惜乎锡壶。”上联一出,惊动了当时的杭州城,所有文人学士,官宦学者,无不摇头晃脑,苦苦思索,连当时的州知府苏学士也参与此列。然而掌灯熬夜,废寝忘食,都一直苦苦寻求无以应答。此联看似平常,但一直悬挂到明朝,大理学家朱熹知福建建阳府时,他路过南平,意欲购买南平的景泰蓝古瓶时,忽然想起这个古老的锡壶对联来。加上他总算买到他想买多年的景泰蓝古瓶,而情趣盎然,于是在南平旅店里对出了这个下联:“过南平,买蓝瓶,蓝瓶出南平,难得蓝瓶。”第三节望江楼联宋朝时诗词鼎盛时代,文人雅士,儒商宦官扎堆,动辄词赋歌舞升平,风清月朗吟咏不绝于耳。当时,成都的望江楼也是骚人墨客常聚之地。一天,在该楼的壁上出现了这样一副求对联:“望江楼,望江流,望江楼上望江流;江楼千古,江流千古!”凡人见了,也都翘首吟诵,深觉该联平中出奇,儒雅而又含蓄旷慨,实属难得。但要真正对仗附对一下联,终究无人响应。那些翰林学士,状元进士也自叹不如。就这样,这副对联望着不断的江流,沉寂了几百年。清朝时,四川成都郊北的什邡,有位秀才,名叫李玉吉,难得来“望江楼”闲逛,见了这联,他就紧锁眉头,联想蹁跹……情绪汹涌中,他想到他家乡有名的“印月井”,对,就是它!灵感顿生,吟道:“印月井,印月影,印月井里印月影;月井万年,月影万年!”一个小秀才,终于续上了百年悬疑的历史名
0193-2020-SC | 895.1 LI l | Secondary and Pre-University's Library (Secondary) | Tersedia - Bahasa Chinese |
Tidak tersedia versi lain